![](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高歌猛进;百年芳华,不改初心。为记录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光辉历程,激励赣南儿女代代传承红色基因,接力书写红土荣光,本报今起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与您一起分享赣州生动故事,聚焦赣州破茧蝶变,聆听赣州发展足音,全面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并以此进一步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革命精神,汇聚起感恩奋进启航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敬请读者关注。
1月16日,全市六大攻坚战工作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来到会昌,该县小密花乡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风景独好园因项目起点高、推进速度快,得到大家好评。这两处项目点,原是一片荒坡地,如今成了游客休闲观光、感受红色文化的热门景点。会昌县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战略,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培育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振兴,让文化“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同频共振、互促共兴。2020年,该县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旅游业逆势增长,共计接待游客656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78%,旅游总收入49.56亿元,同比增长16.67%。 1 深挖本土特色文化 洞头乡现有蓝姓畲族人口近2000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有高山云海、悬崖飞瀑、竹海氧吧、高山梯田、特色民居等秀美风光和丰富的畲族文化,但因山深林密、交通闭塞,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少有人涉足。直到该县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将此列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来建设后,才撩开神秘面纱。 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和畲族特色文化,该县着力打造洞头圩镇畲族风情小镇、研学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太平飞瀑、雪莲山、梯田花海等景点的开发。“摆字龙”“斗笠舞”“畲族婚嫁”“畲家酒”“甜叶米果”等畲族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特色美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探秘自然、追寻乡愁、感受畲族文化。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该乡按照每户奖补5万元的标准,发动群众新建、改建民宿和农家旅馆30家,提高旅游基础服务接待能力。2020年,该乡累计接待旅游团170多个,游客逾5.8万人次。村民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助力旅游发展,连续数年,该县利用会昌籍著名戏剧大师赖声川的名人效应,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赶赖公庙会、看声川大戏、游汉仙胜景”主题民俗文化旅游节。随着民俗文化旅游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会昌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旅游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近年来,该县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深挖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相继打造了温泉小镇、戏剧小镇、和君小镇、风景独好园等文旅景点,吃、住、行、游、学、购、娱等并举,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全县文旅融合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与活力。 2 着力强化项目支撑 3 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时下虽值寒冬,但在国家4A级景区会昌小密花乡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一簇簇五颜六色、芬芳四溢的花儿竞相绽放,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这里,已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 这处紧邻厦蓉高速和323国道的示范园,是会昌引进福建客商投资建设的小密花乡鲜切花基地,项目总投资1.08亿元,占地600亩,主要从事白菊、多头彩菊等花卉的鲜切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其中,30亩高端出口鲜切花卉和300亩国内销售的鲜切花卉基地及配套农旅休闲观光旅游设施已于2020年建成,成了会昌“旅游+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据了解,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目前参与小密花乡项目的5个村,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逾20万元,共辐射带动1300余户农户种植花卉2000亩。 在小密花乡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上班的村民肖春莲告诉记者,她在产业园里负责拔草、采花、包花,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记者得知,该示范园建成后,众多像肖春莲这样常年在外务工的当地村民正纷纷返乡创业就业,走上增收致富道路。 在小密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快速发展中,文旅融合效应已经显现。目前,该景区已签约落地万荟城美食村、华夏杜鹃第一园、中华花卉科普博览园、贝贝小南瓜产业基地、冷杉小密花海影视基地、禅心小镇等项目14个,签约投资金额14.97亿元。 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该县聚力打造的周田镇紫云山、文武坝镇古坊村、高排乡团龙村、清溪乡盘古嶂等旅游点,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大批游客的到来,也让会昌的米粉、豆干、啃佬鸭、桔柚、贝贝小南瓜等地方特色美食、名优小吃等声名远播,销量大增。 “风景独好”续新篇。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美丽的自然生态和全县上下驰而不息的合力攻坚,会昌文旅融合发展正渐入佳境,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