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井塘,今日大变样
信息发布者:好样的 2021-01-19 10:03:26 来源:于都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
“帮扶干部不仅帮我们脱贫致富,就连办不动产证这样的事,也不用我们自己跑路。”近日,在黄麟乡井塘村竹山下组,脱贫户刘先发从第一书记严新政手里接过刚刚办下来的不动产证,满怀感激地说。
刘先发因2014年患上中风病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捉襟见肘,在上大学的儿子几次三番想辍学务工。井塘村“两委”立即启动帮扶措施,将刘先发一家列入建档立卡帮扶对象。通过“四道兜底保障线”90%的报销比例、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行之有效的帮扶,刘先发的病得到有效救治,政府贴息贷款种植的杨梅长势喜人,儿子也于2016年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儿子在广东做网络设计,每个月有近万元的收入,我自己在脐橙基地干活,每个月有2000多块的收入,加上杨梅体验式采摘每年也有1万多块,我们家2016年就脱贫过上好日子啦。”刘先发的妻子袁成秀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通过行之有效的帮扶,让每一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看到希望。”严新政介绍说,“十三五”以来,井塘村共发放产业奖补35.2551万元、就业奖补7.422万元、教育资助10.79375万元、“雨露计划”资助2.4万元、低保金96.402万元、五保金6.762万元。2017年以来,通过四道保障线发放医疗补助86余万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 8万多元、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天然林补助资金29余万元,以上到户补助受益对象达 319 户,贫困户100%受益。同时,县财政为每个人投保2元自然灾害险、为每位60岁以上老人代缴了商业补充保险,为所有农户购买了精准防贫保险,全民受益,共同发展。“书记来啦,请到屋里坐坐吧。”在该村中心组,曾香兰刚刚从地里干活回来,远远地就跟村书记刘小冬打起了招呼。几年前,曾香兰的三个孩子,两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高额的学费压得曾香兰和丈夫喘不过气来。
“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曾香兰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刘小冬告诉记者,曾香兰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务工每年有7、8万元的收入;丈夫在家帮忙种田,闲暇时去福建上班也有几万元的进账;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019年年底,他们把建起10多年的房子装修了一遍。曾香兰的喜悦溢于言表:她去年光水稻种植就增收1.5万元呢!
和曾香兰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还有严十月生。严十月生今年55岁,唯一的儿子先天性精神残疾,让夫妇俩愁容满面。建档立卡后,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严十月生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散养肉鸡肉鸭。由于是散养,严十月生的肉鸡肉鸭很受消费者欢迎。“通往养殖场的公路提升后,为我的肉鸡肉鸭养殖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严十月生介绍说,1.4公里的公路加宽加固后,车辆可以直达养殖场,很多顾客来到他的养殖场挑选肉鸡肉鸭。“要想富,先修路。”驻片领导、黄麟乡副乡长刘鹏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在原来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全村共投入基础设施资金300余万元,路面打板修复井塘至牛岭的通村路8360平方米,通组路5条3.82公里,完成通户路硬化54户3291.95平方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为红色井塘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沿着蜿蜒的水泥公路,记者来到秧坑组的严连花家里,刚踏进家门,就看到严连花正端着一杯热水献给72岁的婆婆袁春秀。严连花今年47岁,自从10几年前公公去世后,她就回到家里,耐心照顾年事已高的婆婆的同时,还要忙于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种植。贤惠的她只要一有空闲,就协助村里环境整治。在她的协作下,尊老爱幼蔚然成风。2018年,她被推选为妇女小组长,成为乡村治理的好帮手。“大部分男人都出去务工了,我们这些在家的女人就应该自发地组织起来,把家里打点好,让他们在外更安心的挣钱。”严连花的话很少,也很实在。“井塘是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刘鹏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井塘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3+X”模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修缮红色旧址,深入开展乡风文明精神夯实扶贫基础,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绿色农业为动力的发展新思路;全面落实落细行业扶贫政策,做实产业发展。一条条宽阔平坦的乡间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小楼绿荫掩映,一个个蓬勃兴旺的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如今的井塘村已建成了高标准的万亩精品脐橙示范基地和千亩杨梅园示范基地,成为闻名遐迩的“党建+产业新村、红色名村、生态新村、和谐新村、旅游新村”。
点赞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